活動報導

從迫降到自立-記東區專業成長工作坊

邀請諮商心理師呂季魁老師講授如何看懂創傷/情緒、建構實務情境之需求,以因應青少年的行為模式。

本會(CCSA)東區工作站於109年4月27日至109年4月28日辦理12小時講座「從迫降到自立-創傷復原的理論與實務」專業成長工作坊,共有10單位、29位學員參與,包含社政、司法、教育、安置單位的專業工作者。本次課程邀請諮商心理師-呂季魁老師講授如何看懂創傷/情緒、建構實務情境之需求,以因應青少年的行為模式。

 


▲秘書長給予勉勵

 

課程開始前,本會洪錦芳秘書長勉勵課程夥伴,並期許在課程中有所學習,第一線工作人員充滿量能,能夠承載、接住每位青少年。

 


▲講師講授課程

 

課程開始呂季魁老師以創傷動力模式、歷程,所產生的身心樣貌及如何復原,作為第一日課程的地基,協助我們使用各種介入方式,如:認知行為療法、動眼減敏重整療法與心理動力經驗取向,當青少年像我們述說時,第一線工作人員是否與青少年的專業關係夠穩定,並進行阻斷創傷與焦慮的連結,做出適宜回應,同理後提供轉化契機,不讓青少年只有負向情緒感受,而是誘發負向情緒事件內的正向經驗。


▲學員進行整合式冥想

 

過程中老師一再提醒學員「創傷發生便發生,不會不見或消失,只能阻斷連結」,老師亦引導在座學員運用同心圓與光譜,釐清我們與每位青少年心裡距離遠近,並反思為什麼如此排列,提醒實務工作者「易受變動的是工作者本身」,常因被青少年激怒或未看到成長,便將距離向後或向前,但青少年仍為原樣。最後以整合式冥想作為本日課程的尾聲,促使工作者身心靈可短暫放鬆。

 


▲學員分組進行討論與分享

 

以「是什麼讓我們在實務現場卡住了?」,作為第二日課程進行紮根,讓實務工作者有更多的互動與練習,邀請學員思考自己的工作信念與規則是什麼,進一步釐清我們在工作現場,是否都有秉持著信念與規則,讓自身感到心安與穩定,使工作者與服務對象處遇目標同步,並以「固定的情緒SOP」帶我們看見當牴觸信念或規則的事件發生時,後續可能產生情緒的反應與作為,教導我們以三種技術堆砌出細緻的同理:1.專注傾聽、2.重述、3.情感反映,期能接住每位墜落的青少年,亦能同時照護工作者自身能量。

 


▲學員給予老師正向回饋

 

課程的最後,學員們紛紛給予講師正向回饋,表示這兩日的課程提供相當的充權與賦能。(CCSA東區工作站/施佳瑩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