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看見一小步的改變—記北區專業成長工作坊

邀請第一工作室鄭伊娟社工師講授協助心智障礙邊緣青少年強化自立生活知能的技巧,並以「實務經驗」分享有效的介入及處遇策略。

本會(CCSA)北區工作站於109年04月27日假新領域教育訓練中心辦理「心智障礙邊緣青少年自立生活協助知能訓練」專業成長工作坊,共有17單位、34位學員參加,包含社政、警政、司法、教育、安置機構的專業工作者。本次課程邀請第一工作室鄭伊娟社工師講授協助心智障礙邊緣青少年強化自立生活知能的技巧,並以「實務經驗」分享有效的介入及處遇策略。

 


▲本會(CCSA)丁子芸社工督導勉勵與會夥伴

 

課程開始前,本會丁子芸社工督導勉勵夥伴並感謝夥伴在疫情狀況下,還踴躍的參與課程,並期許能在課堂中有所學習,為彼此的社工之路注入新的動能。

 


▲鄭伊娟老師講授課程

 

課程開始,鄭伊娟老師詢問學員,在實務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並展開了課程,講師從介紹輕度/邊緣心智障礙者常見的特質或限制開始,讓學員了解面對此類有限制的青少年,可能碰到的問題與可以使用的處遇策略,並不斷提醒面對這一群青少年時,不可操之過急,需要用心且有耐心地慢慢引導,與其對話也需要多注意,避免使用較複雜或不具體的言語。

 


▲學員分組練習

 

講師更進一步介紹「PCP個人中心願景」,分享面對輕度/邊緣心智障礙青少年時,要如何與其討論未來規劃,並利用「夢想之花」分析帶領青少年討論的步驟──「花蕊」為青少年的夢想,「花瓣」則為可執行的步驟。接著,老師邀請學員分別擔任服務對象、社工、觀察員實際演練,後再由講師針對每組提出繪製的「希望之花」目標與策略,給予建議及指導。

 


▲學員提問

 

下午的課程中,講師介紹實務工作中可利用的策略,如:契約書、檢核表,並講解與青少年設定契約書時須注意的重點,並強調契約書可利用青少年有興趣的事情作為開頭,內容要明確,且避免使用過多負面的詞語,更需讓青少年清楚了解自己可做哪些事情……等,皆是工作者在面對案主時須注意的地方;除了紙本的介紹,老師也提供與輕度/邊緣心智障礙青少年會談時需注意的重點,在豐富的內容中結束了整日的課程。

 


▲講師舉例說明與青少年會談之技巧

 

經過一天的課程,學員回饋道最印象深刻的是:「細緻的情緒對他們來說是抽象概念,透過示範協助他稍微理解,但仍不見得可以類化」、「透過老師的授課,提醒了我在與少年溝通時,避免冗長且複雜的指令」、「未來在面對個案時會更加注意非語言的表現和多探索背後的意思」──感謝學員們的回饋,也謝謝各單位夥伴的踴躍報名,未來CCSA會依據夥伴的回饋規劃更貼近需求及實務的工作坊,屆時歡迎夥伴踴躍參與!(CCSA北區工作站/李瑾筠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