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中區工作站於107年12月21日辦理「107年台中市自立服務暨青少年自立歷程分享會」,共有19單位、49人參與。除了社工分享外,也邀請自立青少年分享從機構離院到穩定就學、求職並就業的甘苦談,甚且有曾經參與青少年mentor講師培訓至機構巡迴、帶領團體的少年。
▲卓翊安老師分享「社工協助青少年自立利人之服務模式」之專題
早上場次,由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卓翊安老師進行「社工協助青少年自立利人之服務模式」之專題分享。卓老師從今年督導自立服務方案的個案研討及讀書會的脈絡,介紹以復原力的觀點為青少年自立利人的服務模式。老師建議當青少年就學及就業穩定後,可連結「利他方案」,使其角色由「個案」轉換為「貢獻者」,如本會(CCSA)推動的「青少年mentor講師培訓」方案。
▲夥伴們輪流抽彩虹卡
專題演講的末了,老師介紹讓「彩虹卡」,內容共有245張正向、肯定積極、激勵人心的話。所抽到牌卡,是反應自己當下最關心的問題、自己的心情、內在的需求。老師邀請與會的網絡單位夥伴抽牌卡,作為歲末年終給自己的禮物。
▲迎曦教育基金會沙鹿兒少之家 劉玲華督導分享
下午場次,由迎曦教育基金會沙鹿兒少之家 劉玲華督導分享。玲華督導自96年踏入社工職場,從事兒少自立後追服務時,常思考著安置機構端若多做點甚麼,少年的狀況會更好!帶著這樣的想法及願景進入安置場域,則發現機構面對問題的密度及強度。如:在安置機構時,可能每天都需處理案主的偏差行為,但自立後追的服務,則是每月訪視一至兩次。藉由這樣的轉換,擴展了服務視野,讓自己多了包容與體諒,也學習不同角色之定位及專業分工合作。
▲張秀菊基金會安置後追兒保組 葉而珊社工分享
接著,由張秀菊基金會安置後追兒保組葉而珊社工,介紹從事社會工作的職涯歷程,葉社工提及自己曾離開社工領域於其他行業任職,在轉職時,社工專業背景被主管賞識及認可,但純粹的行政工作卻在一個月後覺得乏味,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回到社工界。在投身兒少領域後,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深耕之處!聽著葉社工在社工領域的跌跌撞撞,就如同我們所服務的自立青少年似的,需要社工在旁鼓勵他們:「不要怕跌倒,再勇敢一次!」
▲育岑社工與其所服務的自立少年小潔的分享
在外部機構分享完後,緊接著由CCSA中區工作站郭育岑社工分享。郭社工是去年剛畢業的新手社工,在服務的過程中,她體認到從「說教」到「同理並討論解決方式」的轉變,也從原本的「拖著(自立青少年)走」到「扶著走」,學習到拿捏助人者服務的界限及角色。這對於,初入社工領域的實務工作者,真的是寶貴的一堂課。同時,也邀請到育岑社工服務的少年-自立少女小潔現身分享;一開始,小潔播放一則新聞事件讓大家先認識九歲時的她,新聞中小潔的母親突然買了木炭,當時小潔機警的覺察到母親的異樣,立刻報警求救,及時的救了準備自殺的母親。但從此之後,她被迫與母親分開,入住寄養家庭,最後來到安置機構,離院後入住自立宿舍。初入自立宿舍的小潔沒有理財儲蓄觀念,總是有多少花多少。也不懂的照顧自己的身體,因此曾大病一場住院治療。在育岑社工的循循善誘及陪伴下,現在的她在學校工讀,每月儲蓄2,000元,消費時懂得分辨「想要」與「需要」。也為自己設定健康管理的目標,期許自己有更好的狀態邁向自立生活。
▲美恩社工與其所服務的自立少年小威的分享
第二位美恩社工,從自己主責的「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者就業服務」向與會來賓分享服務流程及挑戰。在就業社工推薦下,進入洗車場工作的小威也出席與大家分享自己生命的轉變,當初審理小威案件的庭長、保護官也特別撥空前來參與其中。在分享後,庭長詢問洗車之程序等問題,小威專業的回答、穩健的台風及正向的轉變,無不讓與會夥伴為之感動及欣慰。藉著穩定的工作,目前小威已經慢慢脫離原本偏差的人事物。
▲台中地方法院施慶鴻庭長勉勵小威
最後,由CCSA中區工作站劉秀蘭組長,與夥伴分享「青少年mentor講師培訓」方案的推動脈絡:105年開始培訓、106年至機構巡迴演講、107年至安置機構帶領團體,預計108年將讓少年講師帶領兩天一夜團體。曾經參與Mentor的小蓉提及:「原本期待自己的經歷能引起機構院生的共鳴,但沒想到參與的對象年紀僅國中小階段,看著他們茫然的聽著分享,自己也質疑對他們的影響。」但轉念思考,藉著分享將著生命的種子撒出去,才有機會用生命影響生命。在今年度,小蓉也參與團體帶領,雖然參與的人數相對少,但討論主題的深度及廣度卻更能貼近自立議題。從個案到現在mentor講師,小蓉感謝社工一路的扶持與協助,讓自己也有機會成為「助人者」。
▲小蓉參與青少年mentor講師巡迴演講及團體帶領的分享
活動結束時,洪錦芳秘書長勉勵與會夥伴:「幫助自立青少年在人生的道路上順遂、不偏行,成為自立青少年苦難的終結者。」(CCSA CCSA中區工作站 / 劉秋蘭 社工師)
▲與會學員與CCSA夥伴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