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中區工作站104年專業人員外部督導,規劃「人生腳本」、「會談技巧」兩大主題,8月5、6日邀請林啟鵬老師課程講解、活動體驗,助益自立服務工作人員認識「腳本理論」、自我狀態,協助學員檢視自己的人生腳本,自我覺察,以能援用習得的會談技巧,提升工作與輔導的效益,輔助失家兒童及自立少年的正向發展。
林老師從「人生腳本」理論開始,說明人從出生腳本就已經開始撰寫,甚至更早從蘊釀生命就已開始上演。雖然父母親不能決定子女的腳本,但他們卻加注了對子女的主要影響力,在兒童早期,父母親給他訊息,兒童以此為基礎,形成他自己對自己、對別人及世界的看法。這些腳本訊息包括「口語」及「非口語」的,腳本訊息是孩童據此作成主要腳本決定的架構。
為協助成員檢視個人腳本的覺察,林老師透過體驗活動(擊掌、鬥智、自我述說、賽局遊戲)、電影(喜福會)等講解腳本理論,以及腳本如何影嚮個人。成員大都對「人生腳本」缺乏概念,經由活動體驗,從最初的好奇、好玩、有趣到有所覺察省思,課程就在成員時而驚喜、時而沉思、時而頓悟中,林老師帶領著大家探索自己的人生腳本走程。
從電影探索劇中人物的腳本,林老師讓成員練習十二種腳本訊息,對應內在五種驅力。十二個腳本訊息為分別為:1.不要生存、2.不要正常/健康、3.不要作自己、4.不要作小孩、5.不要長大、6.不要成功、7.不要作重要的人、8.不要思考、9.不要感覺、10.不要親近、11.不要歸屬、12.不要作任何事;五種內在驅則有五種特定命令:1.要完美((be perfect)、2.要堅強((be strong)、3.快一點((hurry up)、4.討好人(please people)、5.辛苦的嘗試(try hand)等,看電影從不同角色的人生腳本,理解腳本訊息與內在驅力,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抉擇,透過劇情的逐一解析,成員見識腳本在生活中發生作用,而人往往未能覺察自己是如何撰寫自己的生命腳本。
探討「人生腳本」,林老師說明腳本的種類不外乎四種:1.勝利者(Winning):柏恩的定義是,完成所宣稱目的的人,便是勝利者;2.失敗者(losing hamartic):失敗者意謂未能達成公開宣稱目標的人,它不只未達到目標而已,也包括愉悅程度,失敗者腳本又依報酬的嚴重程度,分成一度、二度、三度腳本,當失敗與失落不嚴重時,還可在個人社交生活中拿出來討論,是屬於一度失敗者的腳本。二度失敗者腳本會經驗到令人不舒服的腳本報酬,且程度已嚴重到不適合做為社交場合中的議題。三度失敗者腳本及報酬,就好像古希臘戲劇,由早期負向決定,無情的導引至一個悲劇結局;3.非勝利者或平凡的(non-winning or banal):非勝利者有時勝利有時失敗,但程度皆不強,因他不冒險,他安全的度過人生,這正是他為何是非勝利者的因素。林老師強調三種人生腳本類型,有不同的因應措施,對於失敗者,需要等待與救濟;非勝利者/平凡者要用專業協助與激勵;對於成功者則只需提供資訊即可。
從看電影分析故事人物的人生腳本,每一個「心理遊戲」,「人生劇本」及人的命運都是建立四種心理地位之一。那就是1.「我好、你也好」:建立贏家的人生腳本,看自己是可愛的、好的,也認為父母是可愛、值得信賴,並推廣到別人身上;2.「我不好、你好」:平庸的或是輸家腳本,以”受害者”為主題,老是顯得不如別人;3.「我好、你不好」:表面上贏家轉為大輸家,壓抑別人,自己才能成功,需不斷掙扎,因別人會抗拒壓制而排斥他;4.「我不好、你不好」:輸家、人生徒勞無益,充滿了失望,看自己沒價值、不可愛、不相信別人會幫助他。一個人之所以會自殺,心理的狀況是「你好,我不好」,而「我好,你不好」則可能去殺人。
經由他人的人生腳本,回看自己如何撰寫自己的命故事,老師認為回歸生命存在的本質「I am」,而不執著於「My」的生活表象,從「無意識→覺知→改變→自主」;進階到「劇情→生命程式→修正腳本→實踐勝利者」腳本;最後由「演員→現象→編劇→自導自演→知道自己的路」。也就是練習當觀眾,看自己的人生這場劇如何上演→洞察後進入編劇→修正自己的腳本自發性的改變。
回顧一天半的人生腳本課程,學員的文本回饋豐富,”認知”層面寫下「了解人生腳本的意義,對於生活/生命的影響,培養winner的人生腳本」、了解人生是由不斷的選擇及錯過關鍵而形成,跳脫對於自我否定的看法…」、「對於"My"的不好,not "I"、了解他人與自己的對話狀態」、「透過驅力與訊息-知悉目前的決定…」、「認識很多”TA溝通分析”的理論,可以用於現在的工作」、「了解人生腳本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抉擇…」;”學習”層面指出「我了解童年時期從外界,父母那兒接收的訊息,對於我們的選擇會有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影響了我的未來腳本的結局…」、「了解到原來一直以來,我們僅處理了案主的表層問題,卻尚未真正從核心去瞭解案主的腳本訊息、找出案主的腳本訊息,找到有效的工作進行方式,更有效的幫助到案主…」。也有成員給予老師及本會(CCSA)-「收穫滿滿」、「老師講課用心」、「謝謝課程安排,辛苦了!」的回饋,豐收充實。(CCSA中區工作站/劉秀蘭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