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培力工作坊第二巡迴北區場連結「特力集團」,由人力資源部陳建中資深經理安排,於11/3(一)參訪內湖的集團總部與內湖店。28位學員從台北、苗栗、高雄、彰化前來,希望能進一步了解生活常見的硬裝天王「特力屋」、軟裝天后「HOLA特力和樂」如何運作,以及經營賣場的方式、任職能力需求等,在拓展自己的視野後,也能夠回到服務單位中,與少年進行分享,共同評估此類職場是否適合少年任職。
特力集團參訪合照
特力屋的帶領參訪由二位銷售經理帶領,以賣場巡禮方式,讓參與學員了解商品擺設、經營管理方式、以及人員需求。在特力屋中可以明顯感覺以工具、功能性商品為主,而HOLA則以擺飾、提升生活品質與舒適度商品為主;也因此二項品牌在陳列、銷售上邏輯有所不同,特力屋「構築家園」為概念,將相同類型、功能的工具進行分類,並且每區安排達人,進行「顧問式銷售」;而HOLA則以「品味生活」為主,在每個空間營造不同「情境主題」,觸動消費者,進而有消費行為。相同的是,對工作人員而言,每個區域、不同功能性、或是陳列主題都有機會學習,甚至請調至不同通路系統,累積多元能力。
特力屋與HOLA參訪實境
特力集團的精神是「以愛為始 以家為本」,除了讓消費者可以在此採買商品,布置自己的家,也讓員工感受這是一個家,以「幸福的特力人」為目標,從工作環境、待遇與培育、福利與獎勵、友善職場…等角度進行規劃;工作環境活潑而有活力,透明而公平的待遇與升遷機制,「特力大學」更提供完善而多元的在職訓練與證照考試制度,鼓勵員工持續學習,定期表揚員工;落實績效管理,重視員工建議,推動EAPs制度;除一般勞基法規定的假期或津貼外,集團額外提供志工假、運動會公假等,鼓勵同仁投身公益與重視健康;同時,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建構暑期實習機制,培育新一代人才。
特力屋與HOLA參訪實境
下午的產業分析,仍邀請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邱淑芸執行長擔任講師,其依然從「通路業」的樣態、經營管理、營運考量、進出貨成本/毛利/淨利等角度,分析與引導學員釐清不同通路中的職務,以及需要的工作能力;傳統商店、便利商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等,都是流通業的範疇,其共同特性是「面對消費者」,必須要能釐清、了解消費者需求,介紹適合的商品,甚至給予更好的建議,提升顧客更多消費的意願,工作環境機動性也高,也因此體力、喜與人接觸、口條清晰、團隊合作能力…等都是想要進入此類職場的少年必須有的態度、能力、及興趣。
邱淑芸執行長帶領學員分析特力集團人才需求
執行長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縱向、橫向位移;少年在此階段或許還不能釐清或選擇出自己適合、有興趣的產業或職務,因此鼓勵少年在同一場域停留,學習產業的「核心能力」,累積專業知能,無論是否留於同一職場,都可有位移的機會,未來可有更多的選擇,也更有機會成為組織的「核心人物」。因此,在與少年進行就業輔導時,除介紹產業訊息,也必須讓其看見「未來性與發展性」,激發動機與意願,而非持續等待「適合的機會」才進行媒合,可能讓少年錯過寶貴的經驗。除了與少年討論就業相關議題,或運用相關工具更認識自我,社工或主要照顧者也可從平日照顧、會談過程的互動,觀察其能力,並且回饋給少年。
學員分組討論不同流通業樣態的核心人物與核心能力
從回饋問卷可知,約94%學員對本次課程行政表示滿意,約95%認為此種方式確實提高其對產業的認識,93%表示能對就業輔導知能有所幫助。「機會適留給準備好的人」是一句老生常談,社工或主要照顧者應該扮演協助少年「準備」的角色;因此,拓展視野、累積更多元的資訊,更開放的了解企業主想法及需求,才能在協助少年選擇就業方向、就學科系的過程更到位,使其能在適切的服務下做最好的準備,才能有機會獲得、有能力把握每一個得來不易、也無法預期的好機會。(CCSA社工部 /張素菁 方案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