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場-CCSA洪錦芳秘書長致詞
北區場-CCSA洪錦芳秘書長致詞
本會(CCSA)長年服務失家兒,秉持推動「教育愛」理念,也致力於安置、自立服務單位全面提升專業服務,103年度辦理全國分區從業人員之「專業成長工作坊」,第一場次以「自立少年服務-標準化操作流程(SOP)」與「專業理論」轉化運用為基礎,結合實際輔導自立少年的多重案例研討,襄助工作人員辨識在不同階段之自立少年所需適切服務與資源,兼及反思服務輸送之完整性。
4月21日、4月29日、4月30日,本會分別於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高雄商務會議中心、CCSA台中教育訓練中心,舉辦3場次;有來自地方社政、司法觀護、安置機構約170位的社工員、生活輔導員、保育員及觀護人參與。首場由本會社工部李郁芬主任主講,以「自立少年服務標準化操作流程」為藍本,講解轉銜階段重要的細節與內涵:「開案階段」首重釐清少年自立意願、盤點資源、評估自立能力、確認各單位間的合作模式;「準備階段」為期3至6個月,聚焦於建立關係與擬訂處遇計畫;「工作階段」則從物質需求、生活技巧、社會能力、心理能力等,漸進培養自立技能;而「結案階段」為評估自立能力的發展程度、需求是否已被滿足等。
北區場-課程邀請CCSA社工部李郁芬主任擔任講師
南區場-李郁芬主任簡介《自立少年服務工作指南》
中區場-上午係專題演講【CCSA自立服務經驗、流程與內涵分享】
第二部分介紹CCSA自立服務內涵,包含:追輔轉介評估機制、自立工坊、諮商個案/團體輔導、自立宿舍等多樣服務與資源。然而實務界面臨多重困境,例如:「轉銜制度未臻完善」、「服務提供者專業知能不足」、「專業人力匱乏」、「少年缺乏現實感、配合度低、低自我評價」等,這些議題,李主任特為安排CCSA既往服務的案例研討,同時邀請主責社工分享與評估處遇過程。
北區場-專題課程豐富,學員認真聽講
南區場-課程內容兼具理論與實務,吸引諸多學員參與
自立服務中,屢見離院過程過於倉促、溝通不足,亦或個案自立能力欠佳、也無意願等,導致服務輸送片斷化,難以聯繫或延續。因此,下午「個案研討」延展前述自立服務概念,以案例具體說明各面向的操作方式,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主任強調:「轉銜的過渡階段需要充足的時間(至少三個月以上),才足以因應準備階段的工作,也讓追輔社工能夠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共同擬訂處遇計畫」。
北區場-課後學員熱切與講師討論
之後,進行「區域網絡聯繫」課題,有別過往制式單位服務報告,主任引導每位學員從所屬單位的角度,分享服務內容、參與課程的動機、服務經驗分享、課程學習回應等。此項規劃目的在於盤點各區位資源、增深網絡夥伴彼此了解,並從多元角度,回應所述困境。現場不少學員是自立服務新手,表示透過今天的課程「更瞭解整套流程如何運作」、「夠提供自立服務完整的架構與內涵,相當有幫助」…,得見工作坊的效益。
此外,有學員感慨服務資源有限,自立服務歷程艱辛,看著孩子一路跌撞,而工作者也常處於艱苦情境,未知何時個案的需求始得滿足,不再依賴他人生活。主任也提醒:「哪怕再微小的進步,都是孩子的成長,從短時間看成果是渺小的;但從長遠角度觀察,或許正是啟動他們更多成長的第一步..」,提醒學員以優勢觀點,陪伴少年看見自我成長,才能讓自己與個案都充滿希望,繼續往前邁進。
北區場-學員分享學習心得
南區場-學員相互交流與回應
中區場-學員相互激勵與肯定
最終,助人工作以「建立關係」是服務的第一步,但往往只聚焦於「與個案」建立關係,忽略「與服務單位建立關係」的重要性;「資源網絡應該似3D樣貌,以案主的需求為中心,編織成橫面、縱面的立體網絡」。惟有單位彼此充份了解,能建構順暢的服務輸送模式,少年才能獲得完整、適切、個別化的服務,並在此安全網內,與專業人員共識、進行達致處遇目標,跨步邁向穩健自立。(CCSA社工部/林思婷 方案社工)
課程結束邀請所有學員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