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桃竹區專業工坊(八) 「挑戰」的助人技巧 & 自立輔導運用

一定要先與個案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才能開始挑戰

充實專業知能與提升助人能力的桃竹區 「專業成長工作坊」,十月四日延續於北區兒童之家舉辦,由王燦槐教授為桃園縣、新竹市的7所安置機構、20位同仁進行專業訓練 ;輔以「 助人技巧 - 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 」專書,帶領安置機構的工作夥伴學習助人技巧,藉此瞭解助人概念與歷程,以有效能的幫助個案成長。

 

王老師邀請新到的機構夥伴-自我介紹

 

課程中 ,王老師提到有嚴重行為問題的個案 ,若只是以教育與管理的方法,無法使他產生改變,因為他不知個人問題在那裏。她強調若要協助個案修復創傷, 一定要從協助個案認識自己開始 ,助人者所有技巧都是要增進個案的自我認識,協助他洞察自我的問題,透過「挑戰」技巧,可以點出個案不一致與矛盾的部分,以增加案主覺察。

 


王老師勉勵工作夥伴-持續學習助人技巧

 

而「 探索期 」要達成的目標 ,除了協助個案認識自己,也與助人者建立信任關係。當個案可以信任助人者時,個案深藏已久的東西才會慢慢浮現出來,此時助人者需要帶領個案進入「洞察期」;王老師表示-「挑戰」對個案與助人者而言,都是一種冒險,但如果不作這個冒險,將是更大的冒險,若助人者善用「挑戰」,而個案也能接受,則造就「雙贏」局面,將個案帶出困境。


「挑戰的意圖」

「挑戰」的意圖,第一類是-幫助個案發現自己想法及行為”不一致”的地方,並幫助他們覺察自己的防衛及不合理想法。第二類意圖是要找出個案”不適應”的行為、認知、及感覺。第三類意圖是處理個案抗拒,協助個案自我認識與覺察。

 


王老師講述助人「挑戰」技巧的種類

 

「挑戰」使用的方法與時機
王老師特別提醒我們:一定要先與個案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才能開始挑戰,且助人者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語氣溫和 、不具威脅,個案的內心世界是脆弱與珍貴的,我們要非常小心使用「挑戰」這把利刃,不要使個案受到傷害。

王老師提到:挑戰之後,要使用 "開放式" 問句,讓個案敘述自己的感受。若個案能接受 ,就往前進行,但 都要放慢速度,一次挑戰一個問題。助人者尊重個案 ,講一句 「 挑戰 」的語句後 ,要觀察個案的表情 ,再以開放式問句詢問他的感受想法,若個案尚未準備好,或者很痛苦,助人者必須選擇-下次再談。

 

助人者在進行「挑戰」之前,應該收集足夠的證據,收集一些不一致的例子可以讓個案澄清自己的想法 ,而不至於太快跳到  "結語"。 最重要的,是助人者 需要評估治療關係 ,看關係是否穩固到足以對抗 「 挑戰 」。「 挑戰」在一個照顧及尊重的治療關係中,是最有效果的。

 


王老師教導「挑戰」的實用技巧

 

老師提醒我們:助人者不要將自己的經驗與價值觀套在個案的身上,不要對個案有價值的判斷,若助人者批評個案,會令個案感到羞愧。在 「挑戰」之後,要以 ”情感反映”來支持他 、讓他繼續講,或用一個開放式的問句 ”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 ”若個案沉默,助人者可以問  " 你剛剛想到什麼 ? " 需要以不同的方式 ,多做幾次。

 


育幼機構的夥伴分享-工作經驗與困境

 

有工作夥伴提問:「如果挑戰個案以後,個案就不願再來找你,該如何做?」。王老師建議 :「 助人者需要回到探索期,與個案重新建立關係,使他能信任你 」,王老師又提到:機構的生活輔導員有雙重角色,在輔導個案時不能太急,要持續以同理心、情感反映等「探索期」技巧與個案建立正向關係。

 

另 一位 夥伴提到 :「 有些孩子喜歡與生輔員衝突 ,來感受到自己是被生輔員重視的 ,但是當生輔員挑戰個案時,他又躲開 。」王老師表示在機構中,一個好的設計是 ,白天可能需要處理很多例行事務 ,晚上應是整理時間 ,在兩個事件中間,有休息時間。若安置機構的夥伴要有效的幫助個案,第一要重視個案心理的議題,第二是找機會,第三要有助人技巧。

 

王老師強調 :這個課程的目的,在協助機構夥伴們裝備助人技巧,且能重視個案 ”心理 ”的議題 。鼓勵夥伴們只要有心 , 就能找到機會幫助個案, 例如陪他上學途中 ,或陪同就醫時,都可以與個案建立關係 ,王老師又建議夥伴們從容易的個案 (如:已建立信任關係、問題較不嚴重、有改變動機…)開始談起,必定會很快看到個案成長,也能增進自己的專業技巧。

 


王老師帶領學員夥伴練習「挑戰」的技巧

 

今日的課程,幫助我們瞭解 「 挑戰 」 的意義與技巧使用的方法 。 王老師激勵安置機構第一線的夥伴們  "發揮影響力 ", 繼續儲備助人的專業與技巧 。 也相信夥伴們 只要有心 ,願看重個案心理需求 , 在忙碌的時間中依然能找到 與個案工作的契機 ,讓我們持續以 「同理心、鼓勵、讚美、肯定」 滋潤安置兒童少年的心靈,當我們與個案關係建立好時,即握有進入 「洞察期」的鑰匙,能與個案一起展開「挑戰」的冒險之旅。10月25日我們將學習「解釋」的技巧,歡迎更多的夥伴們一起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CCSA 桃園工作站/廖慧芬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