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有愛無礙~成長路不孤單

當鼓勵與支持多於批評與苛責時,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找回自信,走過低潮。

  瘦弱的身軀,說話聲音幾乎聽不見,是社工對小智的第一次印象,因為被父母限制使用手機網路時間,所以到超商連網,未接父母電話,父母無法連繫擔心安危通報失蹤,因而接受本會追蹤服務。

  服務過程中,小智曾因為遭到同儕網路霸凌、課業表現未達父親目標(98分還要說明為何2分拿不到)拒學,面對課業、人際挫敗、親子互動感到壓力時,大都以壓抑的方式處理情緒,累積至無法承受則會突然暴怒,或是沉浸在網路遊戲中封閉自已逃避壓力。

  小智為家中獨子,小智父親認為沒有好的學歷,容易導致缺乏競爭力,只能從事勞力工作;小智父親因缺乏學歷,從而在較無保障的私人企業工作,擔心隨著年紀增長會被資遣;小智父親擔心小智步入後塵,所以對於小智沉迷網路、拒學等行為,採用強硬的手段,希望小智能夠回歸學校接受教育。過往父子間缺乏理性溝通,強勢作為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小智則長期壓抑情緒出現身心疾患、拒學等行為。經由學校、社工不斷透過親子互動的引導、鼓勵參與親子活動,協助父母看見小智課業以外的強項(學校童子軍副團長),鼓勵小智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期待,讓父子關係有機會破冰,學習理性對話,逐漸為彼此找到友善、正向的溝通與交流。

  當小智因遭受同儕霸凌而出現拒學情形時,其母親主動向社工求助,希望協助安撫小智的情緒。社工透過 IG 與小智保持聯繫,傳達關心與支持,逐步提升其自信與自我保護能力。並依據小智擔任童子軍副團長的經驗,鼓勵他發揮領導者的勇氣與責任感,引導他理解霸凌者的行為背後多為操控情緒的手段,幫助他看清問題本質。社工也建議小智嘗試向父母及學校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期待,並把握此機會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為未來面對更大的挑戰累積經驗與能力。

  在與小智父母互動的過程中,社工以同為人母的心情分享:孩子在成長階段,需要多元的學習經驗與人際互動,這能幫助他們培養面對挫折與壓力的韌性。唯有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有所感受,孩子才能保有善良與溫暖,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社工也觀察到,小智本身就具有服務的熱忱,樂於與人建立連結。這樣的特質使他容易廣結善緣,進而自然累積人脈與資源。成長是一條漫長的學習旅程,需要父母與師長給予更多的包容、耐心與等待。當鼓勵與支持多於批評與苛責時,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找回自信,走過低潮。

  透過陪伴小智與其父母處理生活、課業、人際與教養等面向的事件,社工觀察到他們之間逐漸願意嘗試友善且正向的溝通方式。父母開始主動分享生活現況,特別是父親,會向小智談起中年失業可能對家庭經濟帶來的壓力與擔憂。小智對於能與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感到開心,也因此獲得更多參與感。他甚至自稱為父親的「心靈老師」,願意傾聽父親對工作的煩惱與辛苦。這樣的互動讓他更加堅定要努力向上,希望不讓父母擔心。

  結案後小智媽媽向社工分享在牧師的見證下,小智受洗成為基督徒,特別將這份喜悅分享給社工。小智也將領到本會的激勵獎助金【特殊表現-勇於負責任獎】2,000元捐給了教會(火災重建經費),小小年紀就能感恩回饋,真是令人感動與欣慰。親子之間找到啟動友善、正向互動的鑰匙,即使未來遇到再多的困難、挫折與壓力,相信小智及其家人有上帝的帶領,大家一起攜手合作,一定能共渡難關。(CCSA中區工作站/陳君瑗社工專員)


▲小智授證代表學校擔任副團長之職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