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工作站承接112年逆境少年及家庭服務,其中服務司法矯治中的青少年共有16名,感知青少年因觸法而受司法處遇,而進入封閉的學習環境中,無法經常與重要他人互動、分享日常,感知如此,我們與勵志中學校長、輔導室社工夥伴討論後,訂於11月14日感恩節前夕,帶領青少年的重要他人一起進到學校,辦理一場親子互動的活動。
活動當日,青少年家長幾乎不曾於孩子在矯治學校,如此貼近與孩子面對面互動,在入校前進行安檢,讓氛圍冰冷、僵化,但隨著學校羅秘書茂榮開場致詞、CCSA活動帶領者開場、學校維安人員撥放背景音樂,並進入主題環節─親子共同手做風鈴藝品,使得青少年與重要他人互相合作及對話,活動過程增溫不少。
隨著作品製作,青少年與家長自在談天、分享在校及在外的趣事,亦可聽見家長對孩子關愛、鼓勵的語言,期盼孩子盡早回到身邊的期許…等,更在活動尾聲,得知本次活動的合影會由CCSA協助沖洗,並贈送給彼此做為思念信物,因而於書寫「愛的充權信」階段,氛圍顯得更溫暖、更動容,最後大團體是依依不捨,甚至流下淚水的離開。
▲由CCSA工作人員說明手工藝品製作
本次作品無制式的製作流程,因此,領導者將預備好的材料包、工具、顏料分配與兩桌的參與人員後,並介紹作品樣本,提示風鈴產生聲響的眉角後,就讓親子兩方一起共作、討論專屬兩方特色的作品。
▲青少年及其母親一起合作的剪影
原先家長對於手工製作沒有自信,且認為距上次動手製作手工已是陳年往事,因此停擺了些許時間,後經工作人員的鼓勵及孩子主動開始觀察材料包的內容物後,便開始有製作過程!青少年在製作過程中,多與家人不斷的談天討論、擬出作品的樣貌,慢慢製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成品快完成時,家長直接反饋「這個活動讓我和孩子可以留下很好的回憶,而且很有趣、很好玩,好像回到自己的小時候,很好的回憶」,亦有家長表示「自己有曾經在家接手工,所以越做越熟練」。
▲留下給予彼此的語言-愛的充權信
在作品完成後,CCSA工作人員進行活動結語,並帶到11月在西方是感恩節月份,不論如何,因著感謝說出彼此的關愛,因著感謝思念起彼此,不放棄等候有一天孩子回家的心,就如微風響(想)起風鈴,這些心思與感觸湧入心懷。因此,留下給予彼此的信,將無法輕易說出口內心話,寫下來,藉由工作人員傳遞這份愛的語言,形成愛的循環。
▲與成品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