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東區工作站於109年7月25日(六)辦理「理財知能講座」,共5單位、12位學員、及1位專業人員參與。邀請王若蘋老師帶領青少年以團體方式進行,建立基本財務管理方式,認識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間的相互影響及關係。
本次團體開始前老師邀請學員們分別以「名字、年紀、工作經驗、有錢可以做什麼」進行分享,並以顏色作為收入(工作經驗)及支出(有錢可以做什麼)的區分,學員們紛紛熱絡起來,豎起耳朵聽他人說,輪到自己時亦雀躍的表達,逐漸為學員們建構起收入與支出的概念。
▲邀請學員自我介紹
▲講師說明桌遊規則
接續融合「財富自由」桌遊媒材,將課程轉為遊戲化,透過體驗、互動式進行理財教育,使學員能在潛移默化間,吸收理財知識。初接觸此套桌遊的學員們,熱絡討論要選擇何種職業與角色,可能會賺得比較多,對於股票、房地(資產)與貸款、利息(負債)相當保守,大部分以慢慢累積收入為主。
▲學員們進行桌遊
幾輪後,漸了解箇中差異,讓學員們學習到資產與儲蓄的威力,並於遊戲中透過觀察他組成員與熱烈討論,了解到如何增加自己的持續性收入,使月現金流增加,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遊戲後,老師邀請學員們分享在遊戲中「理財」的想法為何,有的學員說「股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有的學員說「我都不敢買,只敢保守儲蓄」、有的學員說「要勇敢跟銀行貸款創業,有夢最美」、有的學員說「我很衰,一直有意外發生,導致額外支出,但是好險沒有生小孩」,老師引導學員說明上述理財方式沒有對錯,只要是「收入>支出」就是好方法,賺得多不一定月現金流就多,賺得少也不一定不會存錢,便將剪報停留在「收入-支出=儲蓄(窮人)、收入-儲蓄=支出(小康)、收入-儲蓄-投資=支出(富人)」,讓學員可再進行思考與討論。
▲分享對於財務的管理與看法
▲講師教導日記帳對於理財知重要性
課程尾聲老師延續財富自由的改念,帶入「夢想清單、財務月報表及日記帳表」,引導其了解夢想的規格可大可小,儲蓄金錢也能隨時調整,量力而為的儲蓄,亦小心花費,不過入不敷出的生活,強調記帳的重要性。透過團體以體驗方式,加深財務管理之印象,某一學員於團體結束後,詢問自家社工能否購入此套桌遊,時常練習與培養,相當感謝今日老師教導,學到很多不知道的事,受益良多。顯見理財教育對於青少年之影響與重要性。(CCSA東區工作站/施佳瑩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