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CCSA)北區工作站於108年05月14日假新領域教育訓練中心辦理「青少年精神疾患認知暨介入技巧訓練」專業成長工作坊,共有22單位、46位學員參加,包含社政、法院、安置機構及學諮中心的專業工作者。本次課程邀請廖怡玲臨床心理師講授青少年常見精神疾患之症狀、行為、辨識與介入方法,並透過自身服務經驗及學員的案例演練,深化面對不同情境時的處遇技巧。
課程開始前,本會洪錦芳秘書長勉勵夥伴:「此次專業成長工作坊預計人數是30人,但報名超過50人,可見青少年精神疾患的知識及介入技巧對於一線工作者的需求,期待夥伴入寶山滿載而歸」。
▲洪錦芳秘書長勉勵與會夥伴滿載而歸
上午課程開始前,廖怡玲老師先詢問:「在面對具有精神疾患症狀的青少年時,夥伴們是不是很常覺得『不耐煩』」,提醒夥伴在面對青少年時,練習讓自己維持「平穩情緒」是最需要練習的基本功;青少年多能敏感地察覺到他人的情緒反應,建議夥伴「狠話柔說」──用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語氣來面對少年。夥伴也踴躍地提出疑惑:「要怎麼做少年才能有所改變?」、「試了很多方法,少年還是沒有改變……」,老師回應道:「沒有一種藥物或是方法策略是能夠立即見效的,需要溫柔而堅定、不厭其煩地,需要用更微小的目標來發現少年的改變」。
▲課程學員踴躍提問
講師除介紹精神症狀常見類別的概念外,也提醒夥伴在第一次與服務對象見面時,若發現行為舉止「有些怪怪的」,請先放在心上,第一次的任務是「熟悉彼此」,等彼此關係建立後,再進一步於「此時此地」給予「描述現象」的回饋。老師一再強調切勿貿然予以「診斷」(此是醫師的工作),夥伴應做的是加強案主及其家人的就醫意願,「診斷僅是有利工作人員對病症的分類而已」,不應成為加諸在服務對象身上的「標籤」。
▲夥伴分享經驗及提問
▲講師廖怡寧講述精神症狀類型及概念
在下午的課程中,廖怡寧臨床心理師將講述的重點轉為處遇目標及策略,除情緒管理策略、行為管理策略、社交技巧訓練外,特別強調「生活解決能力」與「現實性知識」的重要性──應協助青少年建立起「行為與現實的連結」;而下午另一個重頭戲是夥伴們分組的戲劇演練,每組分享過往服務青少年的情境,不論成功或受挫,並將之以短劇呈現、上台演練,後再由講師分享可介入的策略。
▲夥伴分享青少年服務經驗
▲夥伴討論戲劇演練內容
雖受限於時間,僅有三組上台演出,分別是「不符合期待就情緒失控的少年」、「玻璃心的慣竊少年」、「愛比較不願配合規範的少年」,經由夥伴生動的演出彷彿身歷其境。廖怡寧臨床心理師也分別給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針對情緒失控出現攻擊行為的少年,需溫柔且穩定的停止其攻擊行為,並減少當下的刺激、溫和地陪伴其平復情緒;針對慣竊的少年,則需與先讓少年定義何謂「偷竊」,並協助其對行為負責;對於常覺得照顧者偏心而不願配合規範的少年,除給予初步的同理外,更需回到「此時此刻」溫柔而堅定地提醒當下須配合之規範,並在正確行為出現後給予正向回應。
▲夥伴上台戲劇演練-玻璃心的慣竊青少年
▲夥伴上台戲劇演練-不符合期待就情緒失控的青少年
▲夥伴上台戲劇演練-愛比較不願配合規範的青少年
本次專業成長工作坊內容豐富且貼近實務,夥伴們也樂於提出想法及疑問。許多夥伴回饋:「實際演練並給予相當具體的建議讓我獲益良多,再次感受到溝通技巧的重要……」、「演練很生動,利於加深理解;希望有進階課程」、「課程中可馬上提問並獲得有效的建議……老師的實務分享非常生動,不僅提出遇到的困難,更提出處理建議」。CCSA北區工作站108年度共規劃3場次的專業成長工作坊,將於7月26日辦理【就業輔導知能訓練】、9月6日辦理【藥物濫用兒少預防輔導暨家庭服務訓練】,歡迎各位夥伴踴躍報名。(CCSA北區工作站/林凱捷 社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