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看見記帳的未來─記桃園工作站財務團體

少年少女只知要賺很多薪水,卻不知道怎麼算收入與支出

本會(CCSA)桃園工作站於108年4月25日舉辦財務團體第二場次,這次的聚會分成下午場和晚上場,有此區別的原因乃是因應少年少女的時間及渴望學習的態度,但不論下午場或晚上場,團體一開始的破題,便是「我理財的目的是?」,有少年說我理財的目的就是讓我的生活過的更好,有少女則說我理財的目的是可以有存款等,此時少年少女有各種屬於自己的夢想及目標,而每個目標都是屬於一種期待,緊接著的問題是「那我怎麼達到我的目標?」,少年少女們則是說「就是從上個月,團體要我開始的記帳行動」,一來一往中,我們開啟了財務智商的大門,大家第一次練習試算社工給出的數字,而算數字對多數少年少女來說卻卡住,因數字對少年少女來說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如同少年少女只知要賺很多薪水,卻不知道怎麼算收入與支出,光第一關,少年少女便卡住無法動彈,幸好世上有個發明叫做「計算器」,引導少年少女開始使用手機計算器,逐漸少年少女開始順手起來,接著進入現金流教材,由於有著計算經驗,少年少女玩起現金流遊戲時,在計算部分,就不再恐懼,反而躍躍欲試。

 


▲動手算算算

 

現金流遊戲過程中,雖沒人跳出,但卻呈現兩極化的負債、收入大於支出的情況,藉此引入「要達到目標的財務關鍵是現金流」概念,透過收入、支出的變化,少年少女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也呈現與遊戲同樣的樣貌,而少年少女則是提出「那我要怎麼改變現狀?」,此刻,社工便請少年少女把記帳本拿出,一一計算出收入項目「政府補助、其它補助、薪資、臨時工資、其它」,共5項收入,而支出則是「食、衣、住、行、育、樂、電信、還款、醫療、儲蓄、其它、保險」,共12個項目。

少年少女突然驚覺自己在某個項目花費特大,也有少年少女發現自己補助大於工資,而社工則適時提出「風險概念」與延續上月的「必要、需要、想要」概念,更將收入減去支出大於、等於、小於零,直接以少年少女計算出的數字做為示範,頓時少年少女一臉驚嚇,少年少女覺得太真實了,可卻同時建立少年少女的月現金流的概念,雖仍在練習中,可看到數字的客觀性,讓少年少女有不同的經驗,甚至有機會行動改善。

 


▲參與少年分享自己的財務改變

 

記得在團體的最後,少年少女說經過上月的記帳,我又更靠近自己的目標了,也有少年少女說之前相同的錯誤一直犯,這次真的看到自己必須得改變的理由了。經過兩個月的團體,少年少女開始有感,亦相信自己的財務行動,而這是財務改變的魅力。(CCSA桃園工作站/王璟琦 社工組長)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