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學習愛的語言 為婚姻做預備─記南區工作站學習暨支持團體

課程講師林幼薇老師邀請學員畫出夢想中的婚姻和家庭期待,幸福=X+Y+Z需要具備哪些元素

鑒於自立少年即將步入成人階段發展任務親密關係甚且步入婚姻,本會(CCSA)南區工作站辦理「內在動力增能」系列培訓,8月11日第四場課程特安排「婚姻家庭」主題,共有5位青年Mentor及機構少年參與。

課程講師林幼薇老師邀請學員畫出夢想中的婚姻和家庭期待,幸福=X+Y+Z需要具備些什麼元素,學員分別寫下家庭和樂、身體健康、有夠用的錢、可以好好的讀書、有穩定的關係以及可以好好的工作。不論學員分享的內容是什麼,都離不了人生追求的「幸福感」和「意義感」,而「愛與親密的關係」最能為婚姻帶來幸福。親密關係對忙碌的現代人是一大挑戰,複雜的婚姻關係充滿「兩難」的現象:想愛又怕被傷害,若親近你,我就受傷;不親近你,我又孤單;當我跟你分享內心的痛苦,特別是你在我身上造成的痛苦時,你離我而去;如果不能跟你談我真實的感受,我心就遠離,與你不再有親密。林幼薇老師分享影片「尋找失落的一角及遇上大完滿 The Missing Piece」帶領學員去思考一個完滿快樂的人,才有能力去愛,才有心力去欣賞、接納別人的愛。自己的快樂,自己負責;自己的生命,自己上色。而生命的欠缺正是成長的空間。

 


▲欣賞影片「尋找失落的一角及遇上大完滿 The Missing Piece」

 

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家是安全且溫暖的地方,是休息站、是避風港,也是學習解決困難的地方,雖然考驗每個成員彼此的關係,卻也是生命成長的機會。美國教育大師斯騰柏格(Robert. J. Sternberg)「愛情三元素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指激情、親密及承諾,其中承諾是維繫關係長久的動力。影響婚姻成敗的關鍵有許多因素,而活在愛中的秘訣是在於「有效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衝突」、「刻意經營友情」及「發展健全的自我」,老師引用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Virginia Satri)的理論,說到兩個自我價值很低的小孩,結了婚是會無法負起成人的責任,關係中應該是「我愛他,所以我需要他」,而不是「我需要他,所以我愛他」,如果不以愛為出發點,便會容易演變成從對方找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造成關係緊張及摩擦。

 


▲林幼薇老師帶領學員分享人生追求的兩大目標

 

原生家庭是個人體開始學習生理、心理與情緒層面,也是一生當中,影響最早、最有力也持續最久的場域,會影響親密關係的經營、表達愛、感受愛,甚且影響人如何去處理衝突,所以最好先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文化及配偶的家庭文化。林幼薇老師勉勵在場學員,即使過去原生家庭有一些不美好的經驗也沒有關係,我們仍然可以發展「第二家庭」,第二家庭就是指另外從其他大的團體中建立的類似家庭的人際關係,如在教會及社團中有各種年齡層及關係,就可以從中重新學習。

 


▲複習上次課程內容的「檢視生命的腳本」

 

林幼薇老師帶領學員們了解女性及男性的五大需要, 幫助大家明白差異可能會帶出一些衝突,錯誤的處理衝突方式大概可分為四個方向有「否定/抨擊/輕蔑」、「戰火升高/防衛」、「負面詮釋」、「退縮築牆」,但我們可以學習有效解決衝突的方法來增進彼此的關係。情感帳戶如同銀行戶頭一樣,負面的經驗則是在帳戶中提款,而正面的關係如同在帳戶中存款,關係穩固的情況下偶爾的衝突也不至於透支,懂得用對方「愛的語言」在情感銀行「投其所好,非己所要」的存款,是成功關係的最佳利器。

 


▲說明四種錯誤處理衝突的方式

 

老師也帶領學員實際練習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這個方法非常強調客觀地接受對方與自己。主要有四個步驟:觀察(客觀陳述事實而非評斷)、感受(非想法)、需要(非策略)、請求(非要求),請學員閱讀講義中的例句學習區分何謂評論與觀察、感受和思想、需要和策略、表達觀察和需要及分辨請求。非暴力溝通除需要學習與人溝通,更是重視與自己的溝通,例如肯定自己需要、自我覺察、自我同理。

雖然只有三個小時課程,學員們紛紛回應這課程內容豐富且可以實際運用在現在關係之中,如學習如何使用「愛的語言」、「有效的解決衝突方式」是為未來的婚姻做預備,更期待能再參加更深入一些的課程。林幼薇老師勉勵學員邁向「我可以成為一角,也可以和你成為一個圓」,培養自己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人生,進而可以在婚姻中彼此尊重和自立。盼望自立青年不斷的在關係中學習及修剪,進而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幸福感」和「意義感」。(CCSA南區工作站/王冠繡社工師)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