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11/19移至台北市政府NGO會館舉辦CCSA【兒少安置服務發展工作坊】。在本會洪錦芳秘書長簡短的開場之後,就由香港學生輔助會馬可之家余潔碧院長,帶領早上兩場的「香港安置服務評估機制」工作坊。
在台北市政府NGO會館舉辦CCSA【2015兒少安置服務發展工作坊】
余潔碧院長希望透過工作坊,引導與會者一同思考評鑑的現況與期待的評鑑制度,同時也希望透過台灣與香港兩地評鑑制度的比較,更深入的討論台灣既有評鑑機制的優缺點。
余潔碧院長帶領「香港安置服務評估機制」工作坊
首先余院長依據與會夥伴的職務予以分組,二組機構主管、二組社工、一組社工督導及一組生活輔導員與保育員。再請夥伴寫下自己對評鑑的感想與情緒,並進行第一輪的分組討論。
參與工作坊的機構夥伴們,用心寫下自己對評鑑歷程的感受
接著在第二輪的討論中,余院長先請與會夥伴寫下各人所屬安置單位的服務內容與流程,再請小組員針對各家的服務流程進行討論,余院長希望討論的內容可以作為未來評鑑項目的參考,讓評鑑項目與工作內容更相符合。
第二輪的分組討論成果海報-社工組
最終,余潔碧院長還慷慨提供了香港馬可紀念之家所使用的實務工作表單,並逐一說明。包含:「開案流程表」、「個案活動紀錄表」及「服務使用者紀錄表」等,提供與會夥伴們非常實用物件作為參考,同時,工作坊也在此告一段落。
工作坊的二組匯談成果
在享用美味午餐之後,由洪錦芳秘書長擔任主持人,邀請與會夥伴分坐六桌,進行「世界公民咖啡館」(The World Café)簡介,包含:運作方式、匯談原則,及導入議題,繼由選定的桌長引導與會夥伴反思、聆聽與匯聚觀點,輪番換桌討論。
洪錦芳秘書長主持與簡介「世界公民咖啡館」的會談原則
世界咖啡館各桌議題及討論題目
本次「世界公民咖啡館」的主題,延續日昨論壇的三項議題,分別為「兒少安置機構評鑑」、「安置服務人員人身安全的風險管理」及「生命教育實施與措施」。每一議題各邀請兩位貴賓擔任桌長,「機構評鑑」為台北市政府兒少科的王惠宜科長與CCSA李郁芬社工主任,「工作人身安全」議題為更生少年關懷協會江元凱秘書長與普賢家園 江中柱園長,「生命教育」桌長為楊東蓉老師與CCSA吳嫦娥理事,各以相關領域的資深經驗帶領討論,經由三輪成員的資料彙整,成果豐碩,依序上台分享報告。
資深經驗的桌長引導與會成員進行議題討論,回應熱烈
首先,研議「機構評鑑機制」的CCSA李郁芬社工主任,指出評鑑機制窒礙難行的原因,包含:評委們的意見不一致、評鑑後未即時回應、評鑑指標過細等問題,也期待未來評鑑應加入同業為評鑑委員、分類分組評鑑、並提前公布評鑑指標等;王惠宜科長分享夥伴認為評鑑時間過短、評鑑內容與服務項目不全相符,並且目前的評鑑機制如同大拜拜,希望未來能將評鑑項目落實平日工作上、減少評鑑資料,以及遴聘委員的在地化等。
「安置機構評鑑」桌長報告李郁芬主任(上前一)、王惠宜科長(下前一)
而就「生命教育」議題,楊東蓉老師分享了各夥伴服務單位的生命教育內容與方法,包含:探索教育、園藝治療、夏令營等。CCSA吳嫦娥理事的該桌夥伴認為應予加強安置機構孩子獨立發展、團隊合作能力,才是完整的生命教育…。
「安置機構服務人員人身安全之風險管理」桌長報告楊東蓉老師(右三)、吳嫦娥理事(下前一)
關於機構工作「人身安全」議題,江中柱園長提出危險因子包含:大門管制困難、園生間的衝突、危險物品安檢困難、園生逃跑及霸凌行為等。改善的方法則提出加強情緒管理、二人工作小組合作、加強信任感,及使用金屬探測器等。壓軸的江元凱秘書長分享危險因子包含:夜間照顧人力不足、照顧人員女性為主、少年的破壞與自傷行為等,並提出宜加強村里長、派出所的社區合作、監視設備、提升員工福利,以及增加工作人員的諮商資源等措施。
「生命教育實施與措施」桌長報告-江中柱園長(上前一)、江元凱秘書長(下前一)
由於資訊豐富、而時間有限,最後決定將時間全數提供桌長進行報告,呈現「世界咖啡館」精彩的反思與匯談成果,以致未能進行綜合座談,實屬本次活動小小遺憾,而延續論壇的兒少安置服務發展工作坊,也在熱烈討論中告一段落。
各桌桌長與夥伴和成果海報合照
11/18-11/19二天以來,本會成員、講師及來自70多單位的逾百位夥伴們,一同探討歷來存在許多安置機構服務的重要課題,更加精進瞭解-港、台的評鑑機制比較、亟需營造人身安全的工作環境,著重與落實安置兒童少年「生命教育」趨向,始能扶助他們健全成長與正向發展。未來,本會(CCSA)仍將持續關注安置服務的相關議題,提供即時的資訊、資源與協助,藉此落實與會夥伴所在單位,達致安置服務的使命初衷!
CCSA【2015兒少安置『服務發展』工作坊】會後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