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點亮家中與夢想的光

見證她從封閉轉向開放、從逃避走向承擔的蛻變,也見證了一段親子關係的重建與希望。

  佳佳因與母親發生爭執而離家出走,進而成為協會的服務個案。第一次與母親會面是在一個昏暗的房間中。為了修復親子間的關係,工作初期除了積極鼓勵母親接受心理諮商、學習更正向的親子互動方式與提升教養能力外,我也努力與佳佳建立信任關係,試圖走近這位冷淡沉默的女孩。

  初次見面時,我們在學校的會談室碰面。我熱情地向她打招呼,她卻只是冷冷地望著我,對話中幾乎不回應,頂多簡短地說一兩個字,語氣中帶著明顯的不耐煩。那次會談並不順利。然而,出乎我意料地,在我再次約她見面時,她沒有拒絕,我們的對話從她感興趣的主題開始——美甲、技藝班的參與以及即將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經驗。她的態度明顯改變,開始主動分享自己過往的作品、比賽經歷,還有老師對她的肯定。我與佳佳的關係逐漸拉近,也開啟了我們對親子互動的討論。

  在畢業前夕,佳佳選擇返家,同時家中的氣氛也有所轉變。原本昏暗的居所變得明亮,活動空間從房間轉移到客廳。她也開始主動與我分享參加技藝班的反思,以及對於高中生活與未來夢想的規劃。這是她第一次這麼細緻地談及自己的內心世界,語氣中滿是她對未來的期待。然而,實現夢想的路並不平坦。家中經濟不穩定,高額的學費、材料費與比賽費用成為沉重的負擔。若要參加比賽,勢必得投入大量時間練習,便難以兼顧打工來賺取生活費,「那我該怎麼辦?」一句話又似乎把期待的光給吹熄。

  為了支持她的學習與發展,在我與佳佳及其母親的討論和努力之下,先協助她申請學貸,剩餘的金額則由母女倆嘗試與其他家庭成員協商。然而,礙於家庭關係,未能順利獲得支援,社工便積極申請協會資源協助支付剩餘費用。同時,佳佳的母親也穩定就業,雖然工時與薪資有限,但我仍與佳佳的母親共同擬定儲蓄計畫,協助家裡逐漸穩定生活。入學後的佳佳表現積極,不僅擔任班級幹部、參加社團活動,更代表班級及學校參加比賽、擔任模特兒、技藝班助理等多重角色,努力實踐自己的夢想,也善用學校資源申請獎學金。

  雖然返家後佳佳與母親仍偶有爭執,多數源自家務分工與溝通方式的差異,但母親已能以較理性、正向的方式與佳佳對話,並清楚傳達界限與期待。佳佳也逐漸能理解母親的付出,並學習不以逃避的方式面對衝突與困難。

  這段陪伴佳佳的歷程,不僅見證了一位少女從封閉轉向開放、從逃避走向承擔的蛻變,也見證了一段親子關係的重建與希望。

(北區工作站/顏湘樺 社工師)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