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關係修補的起點

關係修補的旅程中,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努力與改變,都是建造「家」最重要的基石…

  小光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家中除了媽媽,還有兩位年幼的弟弟與年邁的阿祖。長期以來,媽媽獨自承擔照顧整個家庭的重擔,身心壓力龐大,情緒經常處於緊繃狀態,常常在無意間將情緒發洩在小光身上。

  在這樣的環境中,小光逐漸感到窒息。她開始逃學、沉迷網路,甚至與網友外出,只為了逃離那個讓她感到壓迫與不安的家。親戚、鄰居,甚至連大樓的警衛,都對她投以負面的眼光,認為她是不聽話的「壞孩子」。但我們知道,小光並不是叛逆,她只是渴望能夠喘口氣、安心休息;而當這樣最基本的需求無法被理解與回應時,她選擇了離家。

  面對小光的反抗,媽媽感到困惑又無助。她在小光房間安裝監視器,甚至在小光鎖門時,強行用備用鑰匙打開房門並斥責她。原本已經緊張的母女關係因此進一步破裂。對小光而言,家不再是安全與歸屬的象徵,而是一個充滿壓力與衝突的場所。

  在多次離家後,小光被轉介至本機構接受服務。初次接觸時,她對社工充滿防備,只願意在房門口簡短交談,拒絕讓社工進入她的房間。然而,隨著社工長時間的陪伴與真誠關心,小光逐漸卸下心防,願意開門、傾訴內心深處的情緒與感受。她的堅強與冷漠背後,其實藏著深深的渴望──被愛、被理解、被接納。

  在與媽媽深入對談後,媽媽逐漸理解小光的感受與需求,也為過去無意中的傷害感到愧疚。她過去以為女兒只是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從未意識到自己情緒失控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深刻的創傷。

  透過社工與學校老師持續的陪伴與傾聽,小光的情緒逐漸穩定,自我價值重新建立。她努力完成國中學業,邁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並順利考上了高中,選擇了自己喜愛的科系。

  當彼此的心慢慢靠近,母女之間原本破裂的關係也開始修復。小光主動幫忙分擔家務,重新在家庭中找到位置與責任感。她理解,家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大家共同經營的所在。在這段關係修補的旅程中,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努力與改變,都是建造「家」最重要的基石。

(CCSA中區工作站/林宇謙 社工專員)

▲小光幫忙分擔家務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