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故事

賀!自立少年翔翔考取清大研究所

幼年失家滿腹委屈 「愛孩子」積極進取幼教專業

「曾經有個小女生回家跟爸媽說我給她『看雞雞』,幸好爸媽有聽我解釋,我們是在上性教育課,繪本上畫了男生和女生的生殖器官,我不是露鳥俠!」身為幼兒園極為罕見的「男老師」,翔翔常遭有色眼光,總要刻意避嫌加說明解釋才能說服家長他絕無性騷意圖。即使如此,只要孩子在他的培育引導下展現出行為能力的進步或者僅只是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喜愛,他說:「我全身立刻又充滿了力量,可以源源不絕的繼續愛孩子。」

失家哭泣 師愛安慰

很多人因翔翔個性活潑直爽、熱愛交友唱跳,總以為他生長在幸福的家庭,事實上,8歲那一年他就淪為「失家兒」,家中長期經濟困難,父親吸毒入獄,奶奶和幾位親人也受牽連被判刑。他永遠記得社工將他送往寄養家庭的那一天,他坐在車上回望,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幸而在寄家溫暖而有秩序的照顧下,他體驗到一個正常家庭的運作模式,逐步建立良好作息,也學會打理日常起居。12歲住進育幼院,在超過百人的大型團體生活中,他屢因氣質陰柔遭老鳥院生使喚、也曾被學校同學貼標籤「育幼院的都很髒」動輒推打排擠。在那段慘澹歲月中,飽受委屈的他出現自殘行為,反覆用頭撞牆,他說:「我用『痛』感覺自己活著。」

關鍵轉折是充滿愛心的「老師們」,小學班導為貧困受餓的學童自掏腰包準備奶粉點心,國中班導細心保護他的院生身分不讓同學藉此施加霸凌,院內保育老師肯定他善於照顧弟妹的特質,才藝老師發掘他的表演天分,諮商老師每週花許多時間傾聽他的負能量,他也在跟院生的相處中意識到自己擁有很多值得感恩的條件,如:家人即使坐牢仍然關心自己、親戚送的零食能跟很多院生分享促進交情、雖然失家卻在育幼院學會很多才藝……。翔翔從陰鬱變陽光,他正視自己熱愛「表演」和「照顧人」的特質,踏上7年的幼保學習。

愈挫愈愛 精益求精

每當身處教學現場,翔翔就化身說學逗唱樣樣精通的「河馬老師」,不只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更看出每個孩子不同的需求給予幫助和教導,太受寵愛以至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他會勤加示範、邀請孩子嘗試並給與肯定;太自我中心以至無法包容同學甚至加以欺負的孩子,他總是立刻糾正。此外,他每天都用熱情的擁抱歡迎孩子,確保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是很棒的、是有價值的。疫情期間無法舉辦畢業典禮,他卻不忍孩子們默默的離開校園,決定為孩子策畫個人化的畢業典禮及獨特禮物。即使難免有家長對「男幼師」投來異樣眼光和不安疑慮,他卻愈發堅定要以教育愛來對待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不再像自己的童年因各種變動惶惶不安備感自卑。

擔任幼師四年來,即使熟能生巧,甚至獲母校頒發傑出校友獎,翔翔仍秉持愛孩子的初心精益求精,他發現「疫情寶寶」的生活技能、肢體動作、社交互動、情緒情感等能力比起以往更弱更慢,愈是向園長、前輩、同事請益,就愈是感到自己還有太多不足的地方,遂於繁忙工作中抽出時間蒐集研究所資料、準備備審資料、撰寫研究計畫,面試完後心情沮喪以為考研無望,放榜時驚喜發現自己高中第一志願: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他看著榜單流淚,覺得就像坐了一趟雲霄飛車。雖然開學後兼顧幼師工作和研究生課業勢必相當忙碌,但他笑著說:「我平常都教孩子:遇到問題就是面對它、解決它,勇於嘗試不要逃避,真的不行可以向大人求助,我也是這樣鼓勵自己的。」還未到9月,他已開始爬文研究課程內容,除希望自己如期畢業,也計畫攻讀「幼兒園園長專業訓練班」,未來能帶領更多教育夥伴一起實踐理念。藉由自己兒時失家到18歲離開育幼院獨立生活的經驗,翔翔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賦予兒童「自立愛」的大人,幫助孩子相信自己做得到,勇於學習嘗試,進而欣賞肯定自己。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