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跟家裡親近,但我總是沒辦法」,這是少年阿龍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
國中以前,弟弟-阿龍及姊姊-小品,因為家裡的經濟關係及父母親的無力照顧,倆人從小便開始過著寄養家庭及機構間轉換的生活,因此姊弟間的手足之情十分深厚。
15歲那年,阿龍從安置機構返家,開始了他在家中的自立生活,一年之後,小品也相繼回到家中。然而孩子雙雙返家的負擔使得家裡的經濟亮起了紅燈,媽媽因身體缺陷而無法工作,爸爸須獨自一人扛起所有的家計,經濟壓力重的令家庭難以喘息。
從機構返家的阿龍與小品,沒有了機構的照護,教養的責任回到了家庭中,然而經濟的壓力使得父母對姊弟的金錢管理十分注重,導致阿龍時常與家人發生口角,甚至有欺瞞的行為只為獲取更多生活費,因此父母在管教上也時常感到無力。
剛開始家訪時,我們總會聽媽媽訴說著對阿龍金錢管理上的擔心;有時會表達著對他經常說謊的不悅與失落,面對如何教養青少年的難題,媽媽總是感到無力與不解。
▲媽媽在家長團體中學習如何與少年互動
▲在情感團體裡,龍龍描繪期待的家庭樣貌
然而在服務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嘗試跟少年還有他的家庭工作,定期的關懷及各式活動的邀請下,在某次會談時媽媽分享著自己有著不同的嘗試,開始嘗試著去瞭解阿龍說謊背後的原因,並且也試著多聆聽孩子們的想法,雖然結果不如自己的期待,偶爾還是忍不住的叨唸了幾聲,但也使孩子們願意多講出自己的心聲,也看見了關係間的轉變。
而為了讓小品及阿龍可以持續上學,CCSA除了提供學雜費補助,也鼓勵他們爭取獎學金,讓活潑的阿龍繼續朝自己的興趣前進;小品也能發揮讀書所長,努力考取自己心中的大學。在姊弟兩人能安定的生活下,也能在不同的活動中逐漸探索自我。
▲透過團體,姐弟倆彼此瞭解對家庭的看法
經過一次次的互動下,阿龍雖然仍舊擔心著家裡的經濟狀況沒辦法協助他的興趣發展,但也在引導下逐漸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慢慢踏出跟家人溝通的第一步。姊姊小品也從剛開始對於弟弟與家庭紛爭的不知所措,到現在也能練習站在不同的角度,適時成為弟弟與家庭的橋梁,穩定家庭的關係。
▲提供獎學金激勵龍龍努力向上
▲藉由遊戲,成員間彼此練習如何好好溝通
在服務的過程中,也許有時候因著少年與家庭的關係狀態而在服務過程中窒礙難行,但也是因為服務中轉變的這些亮光,除了是家庭持續前行的動力,更是身為實務工作者堅持下去的熱忱!(CCSA南區工作站—張育慈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