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中區工作站於114年8月21日及8月22日辦理2場自立宿舍少年成長團體:「開啟幸福密碼,探索愛情語言-情感教育課程」,學員除了本會服務對象外,還有來自於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德幼兒少之家、衛福部中區兒童之家、臺中市向陽兒少之家、臺中市私立鎮瀾兒童家園、臺中市北區家扶中心及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嘉義中心共7單位報名,共有34人次成員參與。課程活動邀請李婉菁資深社工師帶領情感教育的課程。
第一天的課程,講師讓學員們對網路交友的觀念有進一步認識,請學員們面對網路交友的感受,選擇心情牌卡,並和大家分享在網路上交友的感受,有學員分享從未在網路上交友,若面對陌生網友會感到有些焦慮,無法放鬆地與網友聊天,聽到其他成員述說網路交友時發生的開心事物後,有期待、興奮的心情。
▲圖一、講師請學員選擇面對網路交友的心情牌卡
接著講師請學員寫下網路交友的優點及缺點,優點代表著機會,缺點代表著威脅,第一天下午課程開始時,舉例當網友洩漏照片或隱私,請問學員的感受如何,是很安全、有點危險或非常危險,與學員共同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不洩漏個資及照片,教導拒絶拍攝私密照,進行網路情境劇演練,給予三種情境1.如果有人要求傳自拍;2.約你/妳單獨見面;3.傳奇怪訊息。讓學員們一起學習在面對網友要求傳私密照時,要如何因應及處理?藉由學員示範拒絶的技巧,別被對方情緒勒索,其他學員分享得回到自己及尊重彼此,講師請學員不要隨意拍攝或分享私密照片,愛的表達應以尊重彼此的意願與界線為前提。在感情中,請學員們謹記理性思考,審慎面對每一個決定,保護自己也尊重對方。
▲圖二、網路情境劇演練
講師撥放奧克蘭的紀錄預告片:《我12歲,你介意嗎?》,這影片紀錄了三名假扮成未成年女孩的女演員,在社群媒體上收到性犯罪者的訊息,以及試圖引誘她們,且開始傳送生殖器照片。講師向學員講述著這影片中有些畫面相當衝擊、甚至帶有成年人視角,但它呈現的卻是真實存在的網路世界,也讓學員們充分認識現今環境的現實面──他們可能會遇到要求脫衣的騷擾、收到變態訊息,甚至接觸到成人身體畫面。透過課程中的影片,讓學員們理解並具備防範意識,引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及尊重別人。並教導學員練習:清楚說不>提供理由>重複立場>結束對話,在人際關係中建立安全網。
▲圖三、教導學員學習拒絶拍攝私密照之步驟
第二天,講師請大家觀察青春期身體之變化,如男生會夢遺、女生月經來臨、體毛變多、聲音變低/變尖、女生胸部發育、長痘痘、身高快速增長、情緒容易波動、性激素分泌增加,內外生殖器官發育漸趨完善,性衝動、性需求也隨之萌發等,性在生活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性的成熟、健康和適當滿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
少年可自我察覺,人類的性衝動有時是突發但可控制的,不要因性衝動而造成困擾。因此,面對性衝動、慾念所帶來的壓力,宜建立健康的性觀念:人類的性包括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層面,真正能達到「性滿足」的性行為是:在彼此「承諾」的婚姻下,受眾人的祝福(社會層面),基於彼此的相愛(心理層面),所從事最親密的性行為(生理層面)。
課程中,講師教導大家學會辨別「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是社會及個人對男女所應具有的特徵、行為及規範等,所抱持的僵化看法,從實例中學習分辨性別刻板印象,擺脫中國傳統文化的性別角色,女性被期待要矜持、有女人家的樣子,似乎連「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都常常不被允許。若能具有彈性的性別角色,不受刻板印象的束縛,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應被性別框架住。
▲圖四、講師教導辦別性別刻板印象
下半場的活動是情境模擬思考,講師請學員們思考若與伴侶發生性行為時或之後,男生及女生該如何避免懷孕?學員踴躍發言討論,講師再拋出深入一點的問題,若不慎懷孕了,是選擇考慮結婚共同承擔責任及生下小孩,抑或是拿掉肚子裡的胎兒呢?大多學員都表示會共同承擔責任及生下小孩,也有幾位女學員覺得尚未準備好當媽媽,會選擇拿掉胎兒,其中有一位男成員,表現出不知所措,閃躲講師後續的提問,因為從未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面對重大抉擇時,不知如何處理且在事件面前自亂陣腳;講師說明這也是大多數少年未曾做好防護措施,缺乏正確性觀念,一旦懷孕會不知所措,選擇逃避而隱瞞實情,而沒做好適時的處理,講師也藉機給學員們實戰及機會教育,未成年或未婚懷孕該怎麼辦?謹慎思考未來的路,無論生與不生,最重要的是有決心和準備,既然選擇了就無法回頭!
▲圖五、講師請成員去思考若不慎懷孕,是否要生育小孩
接下來,講師列出了愛情需求之許多要素,請學員依自己需求選出五個重視的愛情元素,並寫出成為情人前,提醒及鼓勵自己的三件事情;有學員分享了重視信任、陪伴、體貼、平等及獨立空間,說明在感情中期待彼此陪伴及互相信任,當然要平等對待及體貼,但也要有自我成長及交友空間,不期待被愛情捆綁著,但也提醒自己未來面對感情時,能不要亂談戀愛、談戀愛不能只看長相及要多觀察對方。
講師講解「愛情三角理論」,愛情是由親密、激情、承諾組成。親密是指:心靈上的契合,包含喜歡、親近、關心、信任。激情是指:包含強烈吸引、注重浪漫和渴望接觸等情緒。承諾是指:擁有長期維持穩定關係的想法,增進默契及負責任的想法。有親密及激情是浪漫的愛,有親密及承諾是夥伴的愛,有激情及承諾,但二人關係不親密是愚昧的愛,必需同時具有三角(親密、激情、承諾),才是完美的愛。
▲圖六、「愛情三角理論」
緊接著探討「關係行為題」,講師請學員思量在情感關係可接受的行為,如經常查勤、要求報備行蹤,取笑或霸凌你這些行為是否能接受,去知道自己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範圍,找出如何維繫或建立正確情感界限及關係。
▲圖七、共同探討關係行為題
最後,講師祝福每位學員都能好好愛自己及好好愛別人,了解如何表達愛的方式,進而摸索出更有效表達愛和關心的方式,減少誤會,讓感情更加升溫。在網路交友的環境中,學習保護自己,尊重他人,學習拒絶不合理要求,了解自己的愛的語言,能幫助你更好地與他人建立連結,並提升自我價值感。開啟自己的幸福密碼,去探索愛情語言,學習和運用愛的語言,而非使用粗暴的言語行為,方可建立更持久、更深刻的情感連結。而這樣的學習和實踐,會為愛情注入新的活力,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親密和穩固。
▲圖八、學員大合照
(CCSA中區工作站 林岱靜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