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7月22日本會CCSA東區工作站與台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治療中心合作,辦理「馬上行動」馬匹輔助教學體驗,自立少年、社區少年、安置少年共11人參與,讓學員透過馬背下的人馬互動過程,幫助學員發展生活與溝通技巧,學習應對壓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練講解馬匹知識
活動開始,教練向學員介紹園區環境與馬場規則。園區內除了馬匹外,還有鸚鵡、天竺鼠與貓咪等動物,這些動物也是教練們的協同工作者,可以協助身心障礙、學習障礙孩童的身心發展,幫助他們運用感覺、神經動作及認知系統,達到功能性的介入效果。
▲嘗試與馬互動
在「領馬課程」中,教練向學員詳細講解馬的個性與其飼養環境及訓練方式之間的關係,但大多數馬都有一些共同特徵:有溫順、好勝心、敏感…等,馬也會透過馬的耳朵來溝通,耳朵的位置和動作可以反應馬兒本身的的情緒狀態。隨後,學員們分組進行領馬體驗,每個人都展現了不同的情緒反應,如興奮、緊張、不知所措等。在反覆的練習過程中,學員們逐漸發現,當自己放鬆且有自信時,馬匹也會變得更為平靜與合作;反之,當感到緊張或焦慮時,馬匹也會相應地變得不安。
▲領馬體驗
▲領馬體驗
這次活動中,每位學員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成長。例如,宸宸雖然在團體中較少發言,但他卻是第一個勇敢嘗試牽馬的學員;小魚對馬充滿好奇,積極參與活動,雖然過程中遇到挫折,仍然努力尋求教練的幫助來改善與馬的關係;琳琳一開始對馬感到恐懼,但經過教練的指導,她逐漸克服恐懼,開始嘗試與馬互動。
活動的最後,安排學員們進行「馬毛瓶DIY」的手作課程。透過製作屬於自己的馬毛瓶,不僅練習少年們的精細動作,還能將今日的課程心得融入其中。學員依據自己喜愛的馬匹特質來選擇馬毛,製作專屬的馬毛瓶,並在瓶中放入祝福卡,象徵自我祝福與成長,課程在學員們的分享與回顧中劃下圓滿句點。
▲馬毛瓶DIY
▲大合照
活動中學員們學習與馬匹互動的技巧,發現「認識並接受自己」的重要性,馬兒靈敏的本能,能察覺牽馬繩者的心思及態度,若牽繩的人想的太多或態度遲疑,牠就來個相應不理,不管用拖的拽著就是不走;若是有堅定信念朝著方向前進,馬兒就能跟隨著慢走或快走,相信自立少年們在人馬交流中,可以發現許多自我成長的契機。(CCSA東區工作站/鄭淑華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