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工作站於7月18日舉辦今年度第一場自立工坊-「就業準備」活動,本次邀請諮商心理師-蔡凾潔老師,透過對多元職業的認識與介紹,拓展學員對職涯選擇的眼界,並利用活動及討論引導學員針對職業特性及自己對職業選擇做思考與評估。本場次活動共15名自立少年參加。
▲認識彼此,透過遊戲催化團體氛圍
由於學員多來自不同的安置機構,因此在活動一開始團體氛圍較為沉悶,講師以「小雞旅行」的遊戲凝聚向心力,邀請學員簡單自我介紹及分享過往印象深刻的打工經驗。社工在過程觀察到,學員開始主動與他人互動,從一開始的扭捏、害羞,透過活動的設計,鼓勵學員開口分享,更以小雞不定時飛到自己手上的刺激感催化團體氛圍,漸漸地學員能夠自在且大方的談話分享,並且熟記對方姓名。此活動對於後續的團體進行有了重要的立基。
▲職業大觀園,認識多元行業
接著,講師透過提供100種職業單拓展學員對於職業的多元認識,並且邀請其思考自己有興趣的、有前景的、以及未來可能消失的職業,再鼓勵學員與大家分享。過程中學員分享「在具體列出職業類別之前,對於職業的想像與認識多半是有限的,僅局限於身邊親朋好友的職業選擇,然而那些職業類別多屬短期性、勞力型,少有對穩定工時工資之職業有接觸了解。」因此這樣的活動設計,對於拓展學員對職業認識有明顯的幫助。
▲影片欣賞,思考求職時需注意之重點
講師撥放「植物獵人」的影片,透過特殊非主流職業的介紹之記錄片,讓學員觀察與思考求職時應該關注哪些面向,並且邀請與引導其提出對於此職業的相關問題。此外,更延伸出個人在就業選擇時,影響抉擇的工作價值前三名。過程中發現學員從一開始的工作認識,漸漸地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甚至能思考他人所提出的觀點反思後進行回應,在討論過程中增加學員對於職業選擇的廣度。
▲動態反思量尺,讓我們一起動起來
講師在午休後透過動態反思量尺的活動,讓學員在活動中學習與思考13個與工作選擇及薪資收入高低相關問題,在思考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同時能夠參考與聆聽其他學員對於該選擇的想法,並且透過講師的聚焦及回饋,使學員有更多的反思與看見。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學員分享生涯規劃的藍圖--「期待能有穩定的薪水,讓自己的後代免於因經濟因素所延伸的許多議題;期待能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以好好經營家庭生活」。
▲給自己的一封信
最後透過牌卡邀請學員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本工作坊活動主軸放在開闊學員對於職業多樣性的認識、如何選擇職業、因應職場挫折及收支花費規劃。透過活動的包裝,設計有趣的動態遊戲以及很多的分享與討論,去釐清與建構學員對於未來就業的準備。(CCSA南區工作站/謝維澄 社工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