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返家及自我分化之路─記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中區場

鍾瑞麗博士首先以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與實務研討開場,再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引導學員討論分享與互動,最後學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實際演練

一年一度的兒少安置機構專業成長工坊又開始了,今年本會特別邀請,美國俄亥俄州立Toledo大學健康與人類服務學院哲學博士鍾瑞麗諮商心理師,於5月6日、5月7日在中區工作站教育訓練中心舉辦兩場次,共計12小時的家族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課程。第一場次計有19個機關團體71位學員踴躍參加,第二場次計有18個機關團體75位學員熱情參與。今年度參與專業成長工坊的學員,絕大多數為參加107年度本會辦理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初階及進階課程。

這次家庭系統理論與家族系統排列課程自報名開始即深獲學員好評。鍾瑞麗博士首先以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與實務研討開場,再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引導學員討論分享與互動,最後以家族系統排列在助人專業中的運用,透過學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實際演練,讓全體學員複習海寧格大師的家族排列輔導法,利用代表的反應與排列方式,找出家庭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兩場次的課程自報名開始迄課程結束均引起學員的熱烈討論。

 


▲家庭系統的層次

 

家庭像是隨著時間移動的系統,它承襲著上一代的迷思、秘密和遺產,同時,它還承受著不同發展階段帶來的種種壓力,都成為每個家庭的種種挑戰。

 


▲助人者的返家及自我分化之路討論分享

 

學員在空白紙上畫上自己原生家庭至少三代的家庭圖,以三人一組的方式討論分享。

 


▲家族系統中的三種需求討論分享

 

在各種關係中,我們的基本需求是以一個複雜的方式互動,這三種需求是我們迫切的需求和本能的反應。:
1.歸屬感的需求,即為了連結。
2.維持「施與受之間的平衡」的需求,即為了平衡。
3.「社會安全和未來安定」(愛的序位)的需求,即為了秩序。

 


▲家族系統排列在助人專業中的運用實務演練

 

家族排列是海寧格大師所整合發展的一種輔導法,它利用代表的反應與排列方式,讓我們找出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讓愛流動、讓家庭幸福、讓生命更和諧。二天課程老師從Bowen八大連鎖概念,帶領大家認識核心家庭的情緒系統、三角關係、家庭投射、情緒截斷及多世代傳遞的過程…等,理解多世代的形態與影響力決定了核心家庭的運作。助人者的返家及自我分化之路,透過繪製原生家庭圖,幫助成員與原生家庭每位成員進行連結、和解,以尊重、接納的態度給予每一個家庭成員應有的位置。家庭雖會傷人,更會是滋潤、滋養我們前進發展的泉源。(CCSA中區工作站/高嘉鴻 社工專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