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CCSA桃區工作站 「財源滾滾來」理財自立工坊 少年獲益

社工先向大家複習上次課程內容,包括膳食採購活動目的、大富翁遊戲操作儲蓄及規劃財務等,並穿插延遲享樂、增加利息的概念等。

桃園工作站繼4月19日舉辦103年第一場自立工坊理財初階活動後,5月24日再次於桃園縣私立少年之家舉辦第二場「財源滾滾來」理財實務進階課程,同樣邀請中國人壽楊志鴻業務襄理擔任本次活動講師,此次出席參加的少年有18位,透過講師設計的自立生活理財計劃活動,再搭配影片統整兩場次的概念,讓少年們可以實際練習記帳,並分析離院後可能的收入及花費,帶領少年們初探離院生活樣貌,以為自立生活預作準備。

由於本次有多位少年初次參與,因此社工先向大家複習上次課程內容,包括膳食採購活動目的、大富翁遊戲操作儲蓄及規劃財務等,並穿插延遲享樂、增加利息的概念等。緊接著社工請少年分享上次活動課後作業及所學落實狀況,然而多數少年因機構給予的零用金,通常存入少年帳戶,少有實質運用金錢的機會,較難分享,但也有機構少年分享個人收支現狀,並告訴大家自己是如何達成盈餘。

 

第二階段由楊老師帶領少年訂定符合個人能力及需求的理財計劃,首先老師先給少年們一個基本概念~所有夢想都是從設定目標開始,目標中也包含了財務目標設定,楊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案例:3%有寫下人生目標並實踐計劃者、13%只寫下目標未落實者、84%亳無目標者,經過20年後,3%這些人的財富是其他97%人財富的總合,可見設定目標落實與否,對於未來的發展有極大影響力,楊老師並鼓勵少年們成為一個能設定目標,並且具體實踐的人。

 


講師說明設定「理財目標」的重要性

 

接下來楊老師邀請大家透過剪貼報章、雜誌資料,設定個人理財目標,少年分成四組,動手從中找出符合自己目標的照片或圖樣,用剪貼做出符合自己未來的藍圖,少年們完成圖案後,楊老師請少年們分享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有的少年理財目標較貼近自身狀況,有的少年則是天馬行空把目標設很大、範圍設很寛。因此楊老師引導大家把握三原則,第一:增加收入、完成理想,第二:縮小理想、符合收入,第三:開始理財、創造收入,以訂定符合自己能力及需求的理財計劃。楊老師接著分析幾種理財方式的優缺點,包括:第一先消費、再儲蓄,長期下來會面臨財務困難窘境。第二:先儲蓄再消費:此類型銀行利息走低,追不上通貨膨脹的趨勢。第三:先儲蓄、接著投資賺錢、再消費:如此可使財務獨立,但需試著規避風險,以創造收入的最大效益。另外,楊老師也簡單介紹一些理財工具供少年們參考。楊老師最後並教導大家如何分析收入與支出,即找出最大宗消費類別,瞭解自己對於”必要品”及”想要品”之差異,並對於消費型態作調整,將有助於少年們理財。

 


少年們專注地剪貼自己的未來目標(一)

 


少年們專注地剪貼自己的未來目標(二)

 


少年分享自己理財的藍圖

 

下午時間,社工首先撥放電視節目”大學生了沒”理財單元,藉此影片統整自立工坊兩場次理財的概念,以加深少年們的印象。接著社工以前述課程內容為基礎,請少年們模擬離院時的收入和支出狀況,並設定每人每月最高收入22,000元,其中必要支出包括租金〈最低設定一個月3,000元〉、伙食費、交通費、日用品、手機費…等,讓少年填寫一個月的收支表,並算出支出類別的百分比重,以瞭解花費最多的類別為何,藉此活動增進少年們對離院生活現實概念及理財規劃的動機。

 

最後,在經過一整天的課程後,社工請少年寫下對於自立生活的理財計劃,有少年自許「將賺的錢扣掉所有花費,剩餘的錢存起來,不能動!可以的話就去投資一些東西」、「1/3儲蓄、1/3飲食交通、1/6娛樂、1/6投資」、「出去以後一定要存錢,把多餘的錢存到另一個不動的戶頭,把生活要用的錢放在另一個戶頭」。

 

少年們彼此分享模擬離院後的收支狀況

 

課程結束後,少年們紛紛表示「學到如何管理個人的金錢支出狀況,未來會每天定期記帳」、「學到如何做收入、支出的分配,並用收支表來做記錄」、「學到將自己的收入以6:3:1法則來分配,不管怎樣一定要存到錢,因為有存錢習慣,日後就會有所幫助」。

 

經過本次理財實務課程,不僅讓少年們對於離院生活有概括性的了解,釐清個人合理收入,增進現實感外,少年們對於未來自立圖像也有一定的畫面,期待少年們能將這兩次活動所學,落實於院內生活,以貯存少年們內在能量與款項,為未來自立作好最佳的準備。(CCSA桃園工作站/方慧敏 社工專員)

 


活動結束後合影留念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